飼料工業的良性發展 創新思路
2009年12月12日,屆廣東飼料發展戰略高層論壇、2009廣東省飼料行業年會在廣州隆重召開,期間圍繞“創新與實踐”展開了熱烈的探討。 1200多位飼料行業人士參會。
2009年,廣東省飼料工業取得了喜人的成就,總產量繼續保持全國各省前列。但是其中也存在不少的問題,正如華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萬俊毅在論壇中提到的,目前國內的農牧企業集團戰略管理錯位與企業愿景不明,就像腳踩西瓜皮,滑到哪算哪。如果不正視這些問題,行業恐難進步。
有關此次論壇與飼料年會,南方農村報記者將飼料行業的現狀、存在的問題,以及發展方向等內容整理刊發,供各位業內人士參考。
產業結構趨向合理
張國航:2009年廣東省飼料工業產量穩步上升,結構穩定中調整,產品質量也到了穩步提高,行業的集中程度不斷升級。
據廣東省飼料協會數據統計,預計2009年全省工業飼料總產量可達 1750萬噸,較上年同比增長6.80%。其中配合飼料1682萬噸,比增6.56%;濃縮飼料27.4萬噸,下調1.4%;添加劑預混料49.5萬噸,比增25.86%;配合飼料在我省工業飼料中占地位,多年保持在97%左右的份額。同時,在規模養殖進程中,預混料連續幾年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速度。
從品種結構看,除蛋禽料外,產量同比都在增長。其中豬料增幅大,達17.93%。其中豬料518萬噸,較上年增長 17.93%;肉禽料725萬噸,比增3.51%;蛋禽料131萬噸,下調8.2%;水產料317萬噸,比增13.03%。放眼長遠,在畜禽產品消費習慣的大背景下,豬、肉禽飼料將長期占有絕大份額。同時,隨著近年來水產養殖水平的不斷提高,水產料還將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
在產量保持增長的同時,飼料產品質量也到了穩步提高。2009年廣東的飼料產品抽檢及格率達到92.5%-97.7%,在全國保持了現進的水平。
在飼料行業新一輪的快速發展中,我省飼料業集團化和產業化的步伐明顯加快。大型飼料企業和產業化企業基于自身的技術、管理、采購、資金和品牌優勢,抗風險的能力體現,為成為行業領軍企業打下了基礎。
陳福林:生產總量大、發展速度快是廣東省飼料工業的特點,產量和產值連續幾年居首。產業結構也日漸趨向合理,隨著養殖規模化程度的提高、飼料業營養科技和配制工藝水平的進步,以及食品的社會要求對配飼料使用的推動作用,配合飼料仍將占地位。總體上看,水產、豬料和禽料的比例隨著生產的需要而不斷調整,使之趨于合理、適應生產需要。現在我省已經形成了以畜禽全價料為主體,水產配合飼料快速增長的飼料消費格局。
規模逐步擴大。截止2008年的統計資料,全省飼料產量30萬噸以上的企業共有10家,全省飼料產量超過10萬噸以上的企業共有44家,產銷量合計1082.77萬噸,占全省飼料總量的65.79%。規模化程度越高,養殖業對飼料的需求越大,反過來,飼料的發展可以促進養殖的發展,國家現在正在推行標準化生產,特別是生豬,規模化生產程度越高,配合飼料發展的空間就越大。
行業危機尚未見底
陳福林:低水平的惡性競爭現象依然存在,低水平的同質化競爭還比較普遍。在沒有品牌、導致企業唯成本論而忽視產品質量、環保和員工福利,甚至使用斗價、賒銷和虛假宣傳等推銷手段,損害市場環境。
原材料基地建設滯后。以玉米為例,我省飼料企業坐等貿易商送貨上門的占全省玉米供應總量的70%以上,中小企業幾乎全部依賴此方式。僅有溫氏、海大等少數企業采用原材料基地建設和自主儲運方式解決原料供應。
另外,質量依然存在隱患。對于多數企業來說,主要是如何把好原料關的問題,一些企業,甚至包括一些大企業,檢化驗手段落后,檢化驗儀器設備簡陋,缺乏快速檢測手段。
馬朝明:伴隨著全球經濟開始復蘇,一些飼料行業的同仁們出現了樂觀的情緒,盲目認為“困境”即將過去。可是,我們經過理性分析后,清醒地認識到飼料行業的危機才剛剛開始,而且危機的持續時間還會比較漫長。這是因為還有以下問題存在。
一,飼料企業產能過剩情況繼續惡化。行業中開工率不到50%,不但浪費資金、資源、能源,而且浪費勞力。產品同質化嚴重,廠家之間惡性競爭市場、價格大戰愈演愈烈。有人說“小廠死不了,大廠活不好”,我認為應該是“劣質產品廠死不了,產品廠也活不好”。
二,原材料、人工費、能耗等各項成本將不斷上升,而我們的終端產品難賣而價低,養殖戶,養殖業得不到持續健康發展,飼料企業生存艱難。
三,養殖環境繼續惡化、疾病發生率增加,食品衛生得不到保障,產品出口衛生指針要求不斷提高,造成出口銷路不暢,內銷不旺盛被動局面。就魚飼料而言,中國現在的餌料細數普遍偏高,平均超過了2.5,這意味著大部分飼料未被轉化到魚體而成為糞便等排泄物被放到水體環境中,污染可想而知,而一些發達國家如丹麥、挪威,明文規定飼料系數超過1.0的不準銷售。
四,飼料企業短期行為較為普遍,其特點表現為“一小、而散、三低、四賒、五橄欖”。小——生產規模小,全國超過1萬家飼料企業平均單廠產銷不到1萬噸/年;散——生產產家分散,飼料用戶分散;低——技術含量低,經濟效益低,設備利用率低;賒——原料商將原料賒給飼料廠,飼料廠賒給經銷商,經銷商賒給養殖戶,長期處于三角債的惡性經營中;兩頭低、中間高的“橄欖型”經營模式——飼料廠與養殖戶獲利低,而經銷商獲利高。
更新觀念創新思路
陳福林:飼料工業的良性發展,創新思路。
開發原料基地,穩定原料供應。建議企業采取靈活和循序漸進的方式,逐步實施原料基地建設。在產銷需求的基礎上,由守株待兔到主動出擊,直接深入到產地,以建設基地、自主收購或委托當地代理收購等多種形式開展產地自主收儲,并組織發運。
推進產業化經營,做強做大飼料產業。飼料是畜產品生產的中間環節,飼料、藥品、防疫,如果不進行飼料產業化,我們飼料業將會越走越窄。由種苗入手,實踐“好種苗、好飼料、”承諾,進而促進營養科技與養殖業的聯系。建立屠宰、食品加工廠,發揮冷庫、加工廠在畜禽水產品收購中的調節作用,為養殖戶降低運轉風險,進而增強用戶信心,促進定制飼料銷售。介入動物保健品領域,通過診療、藥物服務,提高品牌親和力。
馬朝明:摒棄“小農”意識,樹立各盡其能的包容心態。當前一些飼料廠還處在“小而全、樣樣有、一樣也不精”的狀態,什么都不是自己的優勢。一個企業從經營產品發展到經營市場,要具備企業策劃的理念,要進行市場調研分析和預測。善于發現消費者的需求,并根據企業的資源對企業和產品實施戰略定位,生產出適銷對路的產品,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揚長避短,要有所為,有所不為。大企業要做大事業,要做產業鏈,做環保、健康,科技品牌。小企業要做小而專,小而精有地方特色的產品,獲取區域優勢、成本優勢。使大、小企業在整個行業中各盡所能、各得其所,由狹隘的市場產品競爭走向市場融合,終形成“差異化”市場營銷模式的發展。
摒棄“寧當雞頭,不為鳳尾”的陳舊思想,樹立大開放、大發展、大聯盟的新觀念。當前飼料企業中,強強聯合難,強弱聯合也難,弱弱聯合更難。未來的發展一定是以大型、有實力的企業為龍頭,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形成貿工農一體化,種、養、加、銷一條龍的優勢互補戰略發展聯盟。未來發展一定是好的飼料廠與養殖場聯合、與苗種場聯合、與獸藥廠聯合、與大專院校聯合、與原料基地聯合、與添加劑廠聯合、與食品加工廠聯合、與出口商貿流通企業聯合等。通過股權比例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聯合體,打造成農牧企業航母。
摒棄只做產品不做服務的思想,樹立服務營銷新觀念。當前有些企業只做產品、只做經銷商,只想把產品賣出去,攀比誰的價格低,誰賒欠多,誰的折扣高等短期經營行為,而忽略了做終端客戶,高養殖技術服務,防病治病等重要的營銷服務環節,忽略了在產前、產中、產后的服務上下功夫,增加投入,讓養殖戶在服務上增加附加值,效益上受益的重要內容。因此,這樣的企業做不大,更做不強。
總之,觀念決定行動,思路決定出路,細微決定成敗。強者更強,弱者更弱,誰站得高望得遠,誰就是強者、勝利者。
飼料工業的良性發展 創新思路 2016-6-24 本文被閱讀 5367 次